Contents
Open/Close

Contents

播种未来:
纪念加拿大《华人移民法》一百周年

A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depicting a street scene. A series of one and two-storey buildings can be seen behind a row of electric poles. The largest building has a sign out front that reads

太平洋铁路翻山越岭,安大略的农田一望无际。华裔居民是加拿大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却饱受排斥、掠夺、种族歧视等不公正待遇。即便被有限的资源与严苛的移民法所限制,加拿大华裔依旧在弱势中度过难关,生生不息。

 

在《华人移民法》一百周年之际,回顾加拿大华裔克服艰难险阻安家立业的故事。

本文由新兴历史学者姚静姝(2023)研究撰写。

在此鸣谢TD银行及The Ready Commitment的对多伦多历史协会慷慨支持。

发表日期:2023年7月1日

本文绘画由新兴历史学者罗珊娜方(Rosena Fung)提供。阅读漫画《背井离乡、安家立业》,了解更多《排华法》相关知识。

点击这里查看: English, 繁體中文.

给我们反馈:联系我们

Image

Commemorating 100 Years of Chinese Immigration Act, 2023. Illustration by Rosena Fung.

差李昌菜园


坐落在艾格林顿西街和简路东北角的差李昌菜园从1920年运营到1966年。

张松悦(Charlie Chong)和张其焯(Henry Chong)合资的差李昌菜园是多伦多第一家种植中国蔬菜的农场。1957年到1964年间的《醒华日报》常常登刊差李昌菜园新鲜农产品出售的广告。

菜园的知名产品有白菜、芥菜、菜心、芥蓝、萝卜、瓠子和瓜类。然而,当张松悦和张其焯于1919年开始种植时,生菜、西芹、胡萝卜等“西人蔬菜”才是华裔经营农场的主要产品。差李昌菜园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转向,专注为华人市场生产蔬菜。这一看似细微的改变体现了加拿大华裔在时代背景下命运的转变。

Image

Charlie Chong Farm advertisement, 1964. Shing Wah Daily News.
“

差李昌菜园是多伦多第一家决定为华人市场服务的农场,这也造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故事。

”

张其焯的后人肯·张(Ken Chong)
2023

加拿大华裔农业工作者是国家食物生产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故事却往往被埋没。

加拿大华裔居民从事农业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社会学家娜塔莉盖比( Natalie Gibb)指出,192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卑诗省百分之九十的蔬菜由华裔农业工作者生产。但由于缺乏经营主权与长期工作的机会,加拿大华裔在国家农业史中几乎是隐形的。 欧洲殖民者从原住民部落掠夺了土地,并力图保证白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卑诗省于1884年颁布了《禁止华人购买国有土地法》,使华裔居民无权拥有自己的农场。有限的资源与就业机会,迫使华裔居民寄人篱下,为白人农场主做季节性的雇工。


加拿大华裔农业史


Image

Chinese Canadian farming history, 2023. Illustration by Rosena Fung.
“

【吉姆·李(Jim Lee)】为我们工作了25年。他每天从唐人街步行来打工,晚上再回去,中午和我们一起吃饭。

”

朵芮妮博迪麦克卡成(Doreen Brodie McCutcheon)关于她家庭农场雇工吉姆·李的叙述,记载于奇力瓦克档案馆( Chilliwack Museum and Archives)
1983


张松悦和张其焯


二十世纪初来到加拿大的张氏家族经历了重重困难。

差李昌菜园是多伦多最早由华裔经营的农场之一。安大略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华裔居民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不能投票或竞选,住房与就业机会也极其有限。张其焯于1909年从中国广东来到英属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年仅11岁。四年之后,他的堂兄张松悦也来到加拿大。由于当时加拿大政府实行的《华人移民法》,两人各付了五百加元的人头税(于2023年约合12,549加币)。

Image

Harry Chong driving an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tractor at the Charlie Chong Farm, 1951. Courtesy of the Chong family.
1923年的《华人移民法》,也叫《排华法》,禁止了任何华人入境加拿大。该法案执行长达24年。

1884 年英属哥伦比亚《禁止华人购买国有土地法》和1885年的联邦《华人移民法》都体现了加拿大的排华情绪。1885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完工,劳动力市场不再需要为建造铁路引进的华工。当时的政客及媒体都秉持着“加拿大永远属于白人”的理念。1885年推出的移民法案要求华人移民缴纳五十加币的人头税,价格很快上涨到一百加币、甚至五百加币,相当于当时劳工两年的总收入。施加人头税有效减少了移民数量,却没有达到政府预期的完全杜绝华人移民的效果。实行人头税的38年间,仍有八十二万华人入境加拿大,包括差李昌菜园的主人张松悦和张其焯。虽然收取人头税带来了将近两千三百万的利润,联邦政府想方设法全面杜绝华人入境加拿大。1923年七月一日,加拿大国庆日,联邦政府颁布了新的《华人移民法》。

 


华人移民法


Image

Chinatown after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2023. Illustration by Rosena Fung.
“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华人移民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该法案执行期间,不到五十名华人得以入境。加拿大的华裔人口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1921年加拿大有39587华裔人口,到1951年只剩下32528。

”

陈林瑞玲(Arlene Chan),《加拿大百科全书》
2017


废除《排华法》


即使《排华法》最终被废除,加拿大华裔仍面临着歧视与困境。

加拿大的第一名华裔律师葉求鐸(K. Dock Yip)为废除《排华法》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加拿大与中国的同盟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缓和了许多。葉求鐸在律师友人阿尔维·汉默尔(Irving Himel)及加拿大华裔群体领袖的帮助下,于1947年成功督促政府废除了歧视性的法律。但歧视本身并未就此止步,只有华裔公民的配偶和未成年的孩子被允许入境,华裔居民符合这一条件的不过百分之八。即使在《排华法》废除之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多伦多华裔社群依旧人口稀少。直到1967年,其他限制条件才被逐渐解除,许多家庭在长达五十多年的分别后终于得以团聚。

Image

K. Dock Yip and Repealing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2023. Illustration by Rosena Fung
“

【葉求鐸】希望加拿大成为一个人人都有相同权利和机遇的国家。他坚守着加拿大会变得平等公正的信念。

”

葉求鐸的侄女叶琳 (Lin Yip)

差李昌菜园历经艰苦,为逐渐扩张的多伦多华裔社群提供服务。

《排华法》废除后,多伦多的华裔社群逐渐扩大,差李昌菜园也开始种植华人常吃的蔬菜。1950到1964年间,菜园投资引进了拖拉机及其他新设备,并开始在多伦多华文报刊《醒华日报》上打广告。在夏季收成多的时候,差李昌菜园还通过火车或巴士为安大略其他城市及魁北克的客户送货上门。他们是多伦多唐人街餐馆重要的原料供给方,为背井离乡的华裔居民提供家乡的味道。

1963年多伦多市行政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局(Toronto and Region Conservation Authority)为保护亨伯河(Humber River)洪涝区征用了差李昌菜园。将菜园出售给管理局后,张松悦退休回到了香港。张其焯之子哈理和张松悦之子张啟欽(Kai-Yam Cheung)用出售菜园的资金在皮尔(Peel)和哈尔顿区(Halton)分别投资了自己的农场。


传承与繁荣


Image

Chong Family Farm deliveries to Chinatown, 2023. Illustration by Rosena Fung.

播种未来


如今安大略是华人农业工作者移民的的主要地点。愈来愈多的华裔居民跟随张氏家族的步伐,撰写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

人头税、语言障碍、歧视、缺乏社会保障使在新的城市安家立业难上加难。差李昌菜园克服重重难关,四十年来为多伦多华人提供服务。他们为许多来自各地的新移民提供了工作机会,也成为了多伦多蓬勃发展的华裔居民聚会社交的场所。

2006年加拿大首相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代表加拿大政府为人头税法案向加拿大华人道歉。2023年是《排华法》颁布100周年的纪念日,社会各界将以不同的方式对这种歧视性的法律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思。

当今,华裔居民仍在加拿大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拿大 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的记载显示安大略是华人农业工作者移民定居的的主要地点。但相比于来自美国的农业工作者,他们仍处于劣势。2016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农业工作者平均拥有628.6公顷的土地,而华人农业工作者平均只有360.2公顷。获得平等机遇和资源的奋斗之路仍然很长,但前人努力奋斗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Image

Growing the Future, 2023. Illustration by Rosena Fung.

参考资料


链接

Chilliwack Museum and Archives, Chilliwack’s Chinatowns: Tenant Farming. 2016

https://www.communitystories.ca/v2/chilliwacks-chinatowns_quartiers-chinois-chilliwack/gallery/chilliwacks-lost-chinatowns-tenant-farming-2/

Chan, Arlene. Chinese Immigration Act, Canadian Encyclopedia. March 17, 2017

https://www.thecanadianencyclopedia.ca/en/article/chinese-immigration-act

Statistic Canada,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immigrant farm operator. 2019

https://www150.statcan.gc.ca/n1/pub/96-325-x/2019001/article/00003-eng.htm

Wong, Jakie. The Fruits of Their Labour: The neglected history of Chinese-Canadian farmers in Vancouver, Maisonneuve. February 21, 2017

https://maisonneuve.org/article/2017/02/21/fruits-their-labour/

 

Stay informed.

Our What’s On newsletter, issued every month, highlights the latest in heritage news and events.